《明日之子3》热度还单职业私服不错,但市场还需要solo女歌手吗?
从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,solo歌手与独立音乐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,他们的区别无非就是背后是否有成熟的团队来辅助运营,会创作的solo歌手最终会与独立音乐人群体共同分享同一片市场,他们也都会有一个全新的称呼——音乐人。
市场不需要“solo歌手”
在《水晶时代》的第三期,节目组以音域、音准、节奏、情感四个维度为考核标准,指定四首能分别展示这四项基本功的歌曲为统一演唱歌曲,让我们看到了节目组对于这一批待选solo歌手基础能力的重视。长远来看,具备了这些基本功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位相对合格的歌手,如果达不到节目组现阶段的要求,在未来也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期存活。
用相对漫长的时间打磨自己的作品(不一定被市场认可),更多细碎的时间用音乐赚钱和保持曝光度,这种分裂感对于一心只想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歌手和音乐人们来说,是可想而知的痛苦。
当下这个时代,我们需要怎样的solo女歌手?以这个问题为出发点,《明日之子水晶时代》诞生。
读娱 | yiqiduyu
在构思《水晶时代》的过程中,做了多年素人音乐选秀的龙丹妮团队确定了“热爱”这一关键词。确实,热爱是非常重要的情绪元素,如果不够热爱那么在长期面对困境与挑战时就很难挺过去,这一点对于歌手们如是,对于节目亦如是。
从《明日之子》到《水晶时代》,我们确实能够从多方面感受到节目组对做音乐选秀综艺的热爱。在这一季体现最明显的,就是赛制上切实为选手们考虑。
这种挤压从何而来,首先是我们接触到音乐的渠道更多了,用户的注意力被分散。以前大众听歌主要依赖流行歌手艺人的专辑,偶像概念还没在中国市场火热,OST在影视业的重视度也不够,网络歌手的创作力也没能得到音乐把关人们的认可。
而没有“万众瞩目”,没有出圈的机会,也就很难带来更多的商业回报,尤其是在只靠音乐作品很难赚大钱的当下,有多少公司愿意长期培养solo歌手就是个问题。
因而,节目组的这个细节设置,也让我们能感受到这档节目是真正在做音乐这件事,它不是单纯的演唱竞技比拼,而是在一点点让年轻人接触、认识和了解音乐,让她们能更深入地与自己的热爱“亲密接触”,这也是读娱君尊重这档节目的一点。
关于solo女歌手的市场价值问题,我们其实还可以再放大一点,把男歌手也算进去,看一看solo歌手生活在怎样的市场环境中。
solo歌手这种“慢工出细活”的作业方式,或者说所有想用音乐作品来表达自我的群体,都与当下的文娱市场环境有一定的相悖性。
如今我们只要上网打开任何视频都会听到背景音乐,这些背景音乐往往都能通过视频内容与用户形成情感共鸣,独立音乐人也借助网络逐渐走到大众视野中,因而以公司运营、靠专辑作品用音乐表达的solo歌手们,就很难再得到多年前那样的“万众瞩目”。
但,这位成为“最强厂牌”的solo女歌手,真的能在我们的市场可持久发展吗?或者说,当下我们的市场真的需要一位强有力的solo女歌手吗?
因而,在《水晶时代》走出来成为solo歌手的她或者她们,在接下来的市场中并不好过。
除了在第三期能够看到节目组的良苦用心,在第七期中,节目组设置的针对创作能力的小考,也能体现这档节目对于这些年轻音乐人的爱护。
毕竟,就像孟美岐说的那样,solo歌手意味着舞台上没有团队来掩盖缺点。如果在基本功上就有弱点,那么走上更大的舞台这些弱点也会被无限放大。
当然,在跳脱出这些赛制设定的细节后,我们也就能大致看出《水晶时代》对于当代solo女歌手的标准:有足够的基本功实力,有一定的现场感染力,有尝试创作的心愿,自然还要有足够的热爱。毛不易在节目录制前,就对龙丹妮说道他能够辨别出“真的热爱与假的热爱”,龙丹妮也支持他在看到虚假热情的时候可以指出这一点,哪怕会对选手们产生伤害,“《明日之子》还是鼓励热爱和真诚这件事情的”。
所以说,如果按照《明日之子水晶时代》的这个标准,读娱君认为确实节目能够找到一位优质的solo女歌手,甚至可能不止一位。
成为优质solo歌手需要几步?
其二,就是节目组在给予选手创作歌曲机会的同时,也在赋予他们对音乐作品这一概念的多维认知,具体表现就是“画封面”这个细节。在当下的音乐市场中,尽管专辑的概念在大众层面已经被单曲、歌单所打散,但实际上,从封面设计到创作再到选曲,都是在完成一个比歌曲更大一层面的音乐作品的创造,封面能够进一步补充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,包括在节目中毛不易也提到,创作力不一定只体现在音乐创作,怎么去诠释一个作品也是创作的一环。
文 | 林不二子
而如果是会创作的solo歌手,在未来一定会与独立音乐人合并到一起,共同打开原创的音乐市场。从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,solo歌手与独立音乐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,他们的区别无非就是背后是否有成熟的团队来辅助运营,而在互联网时代,网络的传播势能往往会超出悉心运营所带来的结果,因而,在读娱君的理解下,会创作的solo歌手最终会与独立音乐人群体共同分享同一片市场,他们也都会有一个全新的称呼——音乐人。
因而在这场小考中,节目组首先提供了几首歌曲用于改编备选,这其实也是借助现有歌曲为这些原创新人提供一个创作动机,而后配上星推官们的多维度意见与专业编曲老师的技术支持,让节目中不少没接触过音乐创作的人有了自己的作品。
作为一档走到第三季的节目,《水晶时代》有不少需要面对的挑战。首先在口碑上,《明日之子》系列似乎一直没能得到多少文艺青年的认可,在豆瓣上的评分,第一季仅有5.8分,第二季5.3分,如今的第三季截至目前达到了及格线6.7分,虽然有上涨趋势,但不得不说口碑方面仍不够优秀。而且有意思的是,单以今年暑期档上线的网络综艺豆瓣评分来看,也只有《明日之子》系列参评人数从未超过1万。
而在2009年,据《中国歌曲排行榜》显示获得各种奖项的艺人中几乎都是solo歌手,只有黄晓明是演员出身,五月天、By2是乐队及组合形式,并且那两年的各种音乐榜单奖项上“超女”“快男”走出的选秀歌手都呈现了“屠榜”之姿。
2
目前,《水晶时代》已经播出了8期,距离最后的决赛只剩两期,因而我们也愈发能够看出节目组在怎样寻找自己的答案,而读娱君也想就这档节目所思考的问题,谈一谈我们当下的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solo歌手?
1
也就是说,在我们当下的市场中,solo歌手的可发挥空间相比十年前被挤压了不少。
其一,是华晨宇辅导选手的过程被放出,这对于节目外的音乐爱好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。华晨宇的创作辅导,是在给出一两个常见流行歌曲和弦后,让选手们通过哼唱来创作,这样的方式能够轻易地给予创作者信心,因为只要乐感过关,基本上都能哼出不错的旋律,虽然这个过程看起来不够专业,但往往也是不少非音乐专业毕业人员创作歌曲的开始。
只不过,在中国用户音乐审美提升到摆脱口水歌之前,这些音乐人仍然要走一段很长的苦旅,他们要靠唱OST、上综艺刷存在感(这还是头部音乐人能享有的待遇),他们的专辑很可能仍难以出圈,在曝光期过去后关注度会直线下降,这些苦也只有足够热爱音乐的人才能“吃得下”,这可能也正是《明日之子水晶时代》最看重热爱这一标准的原因了。
在读娱君看来,答案是否定的。
这样来说,“solo歌手”这一概念,在未来很可能会消失,不过音乐人这一群体却会逐渐庞大。
当然,这里我们需要界定一下solo歌手的定义。如果只是唱歌不包含创作,那么solo歌手在市场中可以说毫无竞争力,毕竟会创作的音乐人中也不乏唱功了得之人,一味地翻唱或者演绎他人创作的作品,很难真正打动到当下的听众,看看《中国好声音》近些年的影响力就可知。